close

中埔溪旁就是以前的分水崙抗日古道。

 
  在光復紀念鐘與涼亭觀景台之間,有一條通往山下的岔路,可以抵達福山巖仙公廟。廟前潺潺的小溪,是流向民權老街的中埔溪上游,因為以前老街的末端有一座土地公祠,所以中埔溪昔稱土地公坑溪,旁邊平行的小徑,則是一百多年前「三角湧義民營」重創日軍的地點。如今景觀雖然改變,抗日遺跡已不復存,但這場用血淚寫下的抗日史,卻無法自人們的心中抹滅。
 
 西元一八九五年(光緒二十一年)四月十七日,清廷因甲午戰爭失敗,簽下「馬關條約」,將台灣割讓給日本。消息傳到台灣,各地民眾情緒激憤,紛紛組織義勇軍,準備抵抗前來接收的日軍。
 
 三峽地區則以蘇力為首,聯合有志之士組織三角湧義民營,在同年七月十三日予日軍慘痛打擊。
 
 在三峽地區損兵折將的日軍,二十二日加強兵力及火力,從大溪循大道進入三峽,兵力有限的義勇軍不敵,奮戰三日後被迫退入山區。
 
 民眾得知戰敗消息,趕緊扶老攜幼往山區遷移,三峽頓時成為一座空城。日軍隨即長趨直入,瘋狂屠殺來不及走避的民眾,並且放火焚街,包括繁華的民權街、祖師廟等,共計一千五百多戶民宅及建築被毀。當年日軍的報復行動,在三峽人心中留下難以撫平的創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peye 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